1. 首页 > 总结范文

课改工作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个人教师简短

课改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改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改工作总结1

年光似鸟翩翩飞,世事如棋局局新。不经意间,学校的课改工作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回首这六年的历程,我们还地桥镇小学将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课改工作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总体目标,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局面。

六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大冶市教研示范学校”、“大冶市科研先进单位”、“大冶市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课题实验先进单位……系列成绩的取得决非偶然,恰恰是课改给学校带来的生机的一个缩影。

一、领导重视鼓士气

为了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尹夭如任命组长,教导处主任、科研处主任、教研组组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十分重视(殇是什么意思?殇是个汉字,意思是未成年夭折或为国战死捐躯的人,这个汉字多用于悲痛的环境下。)课改实验工作的开展,多次主持召开课改实验动员大会,经常与教科研处、教研组一起部署课改实验工作,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还深入课改教学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课改工作总结4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改革。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变化,那么其它改革也难以取得显著效果。在课改中,我们提出“真心实意搞课改,扎扎实实抓课堂”的口号,并以“四导”为抓手,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㈠导理念——扎实做好老师的培训工作

实施新课程,老师是关键,为了转变观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通过校领导和骨干老师的辅导报告,引导老师学习、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引导老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的设计;通过分阶段的培训与指导,引导老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科学方法、评价理念;通过推荐一些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改革信息,引导老师撰写课改论文、案例和体会。此外,学校还抓住兄弟学校请专家指导的机会,让实验老师参与到该项活动中去,与专家对话,接受教育专家的思想传播,获取大量信息,使老师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琢磨、体现、完善新的理念。

㈡导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的`前期工作

课改一开始,老师们就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数学没有学具,音乐、美术没有教案,体育不规定内容……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制学具,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校充分发挥各学科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中要求老师们考虑以下因素:

(1)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生活中的小知识;

(2)采用“马蹄型”、“品字型”等教学形式,增加交流机会;

(3)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发散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个性。在集体备课时,由执教老师作中心发言——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并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争相探讨。

㈢导策略——进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我们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好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我们还开展了跨学科听课,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听课后老师都能抓住课堂的亮点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发现“提问式”、“注入式”的课堂教学较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校领导、老师一起把脉、商讨,决定老教师靠骨干教师带,走“仿——悟——创”之路。一学期来,在广泛的交流中,老师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有所体现。

㈣导评价——着力课堂教学评价的尝试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在实施中老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的课改课是好课?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学校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一堂好课?例如一年级的语文课识字2,老师在教完生字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课文内容。学生有的表演动作,有的表情朗读,有的索性走下来,三五个聚在一起指手划脚,老师呢?穿流于学生中间,忙得不亦乐乎。正当师生激情投入,兴致高昂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抄生字没来得及在课中落实。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这堂课,教学内容没完成,课堂结构不严谨,学生行为太随意,充其量只能是一般课。用新的课改理念来衡量以上教学,我们觉得这堂课虽有不足,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快乐体验,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满足,老师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这堂课仍值得肯定。我们通过以上课堂教学评价的尝试,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导”解放了老师们的思维和手脚,曾经拿着教材茫然的老师豁然开朗了;曾经拘泥于课堂或习惯于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老师少了。迈着课改的步伐走过来的教师最有发言权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课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充实;课改,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课改工作总结5

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下面结合本学期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

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课改工作总结6

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校于本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我校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许市中学的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实际工作相结合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这学期我校把七年级143、144、145三个班定为课改班级,进行课改工作的实验与探究,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共识,课改工作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2、加强领导,优化课改管理。为使我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平时加强协商研究和对课改的领导和指导,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为了加强管理,我校还制定了《花古中学课改实施方案》,并出台了相关制度及评价机制。

3、培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的理念始终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的源头活水。为此学校坚持以理念为先导,组织全体老师分层次多形式参与学习与培训。我校先后组织全校课改老师专程赴岳阳许市中学和邵阳十七中观摩学习,并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交流心得体会,从而促使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4、制定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我校的主要作法是:学校成立了各学科备课组,每个学科均由组长具体负责,采取先集体研究,再由教师本人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并且集体研究的过程必有相关领导参与其中,由蹲点领导签字认可学校才予以认定其集体备课。

5、优化课堂教学。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学校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重中之重。 在课堂上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孤立、接受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合作互相帮助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以尽快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6、各班成立学习小组,学生间实行一对一的互帮制度,组与组之间,组内组员之间相互评比,建立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开展各项课外活动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7、落实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小组随时走进,督促课改工作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课改老师相互听课,听课者听完课后彼此进行交流对话、点拨指导、共同探究,使老师的教学行为在思维的碰撞、交流、启迪中得到进一步转变。

8、积累总结,取得成果经验。我校要求老师即时总结,有感必发。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总结本组课改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其次每位老师平时加强每节课后的回顾与思考,对自己认为感受最深的、典型的例子,及时写出来,形成个案。

9、学校积极为课改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制作课改宣传标语,营造氛围;为课改班级配置小黑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学校报销所有费用。

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教学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一次新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与激情,学校的教研氛围当然更为浓厚了。

2、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许多学生都由被动、胆怯变得主动、大胆,由沉默寡言变得能说会道。

3、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模式,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很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当然,我校的课改工作还只是刚开始,还是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并一再强调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如何恰当地把握时间和把握开放度,我们感到比较难操作,总有顾此失彼的感觉。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是教学中常有的现象。

2、 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形成乐学的氛围;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学困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达的机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秉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但一学期以来,学校在课改方面投入资金6万多元,使得学校办公经费尤为紧张。课改所花费资金明细数:

1、为教室添置黑板(三块大黑板,十八块小黑板)共计7500元。

2、组织课改教师赴岳阳许市中学及邵阳十七中考察学习六天花费8000多元。

3、课改宣传资料:3000元。

4、购置课改书籍及资料近1500元。

5、购买一台电脑打印机和一台速印机用于导学案印刷36000余元。

课改工作总结7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 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

通过学习实践,本人20xx年参加省级组织的课件评选获二等奖, 20xx年参加市级课改赛教,获“安康市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课改工作总结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本年度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促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更新,为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打下基础;二是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加大了教育模式的本地化,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本地实际、本校实际、学生实际,在实施中把在以往教学中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

一年来,在进修学校和中心校的精心指导下,在教导处的扎实工作下,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推进了新课程教学。积极稳妥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我校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本学期有6个教学班,学生247名,在职在岗教师17名。(1)年龄结构:50岁以上教师2人;30-40岁教师11人;30岁以下教师4人。(2)职称结构:小教高级:10人;小教一级:6人;见习期1人。(3)学历结构:本科13人;大专2人;中师2人。全校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立足实际,以搞好新课改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设施齐全,有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卫生室、大队室、会议室、高质量的自动广播系统、覆盖各班的宽带网络信息系统。校园整洁美观,室内外干净规范,整个校园一片秩序井然的景象。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校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闪光”的`办学目标,“与先进教育发展同步、与教育现代化同步、与家长高质量教育需求同心、与教师高品位追求同向”的办学宗旨,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资源、师德、教材、管理、教科研等诸多层面围绕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建设中落实,在落实中提升。

二、以校园文化为建设平台,丰富新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丰富新课程资源,我校立足校情,全面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从而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校园内设立了环境优雅的“图书角”和充满童趣的“绘画墙”。在校园相应处分别明示名人名言、礼仪诗句、文明诗句、劝学诗句,努力体现“关心·爱心·精心·细心”的文化意蕴。

教学楼内充分利用楼道空间,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次、分主题设置各不相同的育人园地。各楼层设有“健康篇”、“格言篇”、“艺术篇”。

各班级内悬挂国旗,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本班班级制度,设有“红领巾在行动”争星活动、少先队一日常规及评分细则、特色中队版面等展示学生自我的空间,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在校园内设立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校园文化环境,悄然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文化校园的建设上,我校注重艺术渊源的开发熏陶。20xx年,学校组建了六十人的号鼓队。农村的孩子在艺术的培养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近两个月的训练时间里,孩子们以他们特有的不服输精神,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天放学就在操场上刻苦练习,从号鼓到队列,一遍又一遍,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休息。最终,我校号鼓队在区教育局少工委组织的“鼓号声声颂祖国”号鼓队比赛中喜获特等奖。今年,在丁再南校长的极力争取和认真组织下又学校成立了30人的管乐队,旨在希望通过管乐学习培养学生自信,挖掘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学校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艺术节和以绘画竞赛为主题的“我手绘我心,畅想快乐童年”系列活动。

课改工作总结9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标志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开始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生活。

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它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构建的框架体系,对我们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课程改革实施启动一学期来,在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的运行机制,是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教务部门为主导。为了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由谢志平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研究小组,全过程带领广大教师做好课改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务部门在组织、指导和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制定学校的实施方案,协助制定学科实施计划、教研计划、课题研究,认真听课,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经常倾听老师们对课改的建议,收集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意见等,组织教师参加学区课改交流教学观摩,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

骨干教研组课题拉动为依托。科研领先,课题开路是一条有效的做法。按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思路,我校将十一个教研组分层划分,承担不同的研究项目,物理组的《重视实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生化组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能力》,政治组的《开展活动,激发热情,培养能力》,地理组的《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历史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音美组的《初中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和艺术素质的形成》,所有课题突出应用性,集中在课改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行动研究法集中研究,重点突破。

二、提高认识,扎实培训,改变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存在不同的问题,但适应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却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着眼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课程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师资培训问题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不管我们改革构想多美妙,在推进过程中,倘若将课程编制与师资培训截然分开,将会把广大教师置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改必然要失败。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抓好师训既是课程改革实施的起始环节,又是贯穿课程改革实施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经常性工作。

提高认识是开展综合素质培训的前提,抓好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氛围至关重要。首先,我校每二周一次的集中业务学习,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认真反复学习国家、省、市等文件,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其次,我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图7.9至图7.12,提供了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以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这些数据和图片,充分表现出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学生通过对这些原始素材的探究、思考,是能够分析出日本经济的特点的。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对这些图表进行自主解读和探讨,而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讲出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当然,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即: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这些,都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

五、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师

目前,我校已有多媒体教室2只,但长期以来,由于办公电脑相对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直停留在“应付”的阶段,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办公电脑基本到位,课件制作室也已基本具备,我校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掌握多媒体技术。逐步使中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开发多媒体课件、开设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加强了直观教学的效果,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教育的实践。今年,学校主页初步建成,并且已经连上国际互联网。主页是宣传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舞台,传播学校动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建设一个完整的学校主页,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信息面广、涉及部门多,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今年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已参加了网页制作的简单培训,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中青年教师要继续不断学习网页制作技术,提高现代技术水平。学校的主页将在下学期作全面的调整,增加师生作品栏目、资源共享栏目、建立各个教研组链接、部分班级链接。因此,在xxxx年我校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建立教研组网页,完善校园网。

2、培养中青年教师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3、培训中老年教师网上查询、下载资源的能力。

4、加强课堂电教手段的使用。

5、建议逐步做到无纸化备课。

我校要求各教研组要成立网络骨干小组,大科组2~3人,小科组1人,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时间每学期对各组骨干成员加以培训,以提高骨干教师网页制作和收集教学资源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定期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予以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网上查询资源的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以上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不周之处,我校将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总之,我校在课改中迈出了第一步,不管这一步是大是小,我们都将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实实在在,让这第一步走得坚实稳妥,真正做到“课程改革,第一步,走好!”

课改工作总结10

开学以来一个多月,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县课改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现就我校一个多月来课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课改精神,统一课改思想。

1、2月21日(正月十二),我校黄旭华校长就组织召开学校行政会议,专题研究新学期课改工作。开学第一天就组织教师会,对我校20xx年秋期课改工作进行了回顾,认真分析了我校在推进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新学期如何更加深入地推动我校课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布置。

2、3月4日学校业务例会上,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了学习县课改会议精神,并将铜都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资料,发放到每一个教师手中,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了课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统一了课改思想。

3、3月7日下午,召开学校七年级教师会,分析上期成绩,群策群力,共谋本期课改大计。

二、外出听课取经,改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本月,我校相继派出多位教师参加各级课改教研活动,同时以片区教导主任赛课为载体,号召全校教师积极学习各兄弟学校课改经验。凡是外出教师回校,均上课改汇报课,起到了“一人外出,大家共学”的效果。

三、领导示范,从上而下狠抓课改

自3月11日严永奎副校长上课改探究课开始,凡是任教七年级的学校行政黄旭华、周华杰、陈勇等均在三月上了一节以上的课改探究课,在学校形成了一个“课改技能比拼”的氛围。

四、继续实行学校行政下班听课制度。

学校对校行政和班主任听课改教师的做了严格的规定。对全体教师实施推门听课,并依据《z镇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当堂打分,提出具体的意见,促使每一位老师积极投身到课改中来。同时也能及时把握我校课改工作的整体进展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校行政和班主任通过听课,发现老师们上课的教学模式基本符合课改新理念,教学流程比较清晰,有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大展示、课堂测评等,但也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有时流于形式,部分学生没有课堂常规意识等,下一步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如何提高学习小组的积极性。我们要求各班就学习小组的管理制定出具体细则,内容要有评价、奖惩机制、组员分工等。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校的课改工作虽然向前迈进了几步,但仍有些教师由于受以前满堂灌的授课方法的影响不能放开思想,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于不放心学生的自学能力,老想在课堂上多讲。

另外,教师们虽有了课改的意识,课堂虽有了教学模式,但还存在教学环节不够完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我校一定会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抱定“下决心、变观念、持之以恒、勇于创新、深化改革”的态度,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走出一条有z镇中学特色的课改之路。

课改工作总结11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部大力调整和改革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资料,构建贴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主旨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改革目标的最终实现是在于学校和教师。是衡为了尽快将课程改革实验的内涵切实体现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改革,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课改工作规划:

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之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及教导主任为组员的实验领导小组,在深入学习分析课程改革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景和未来发展规划确立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然后围绕学期目标组织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在预期时间内实现教育教学质的飞跃。

二、以1-2年级教材实验为重点,各年级教师全员参与:

新课程改革以一年级新教材为载体,一年级教师可依据新教材对自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以改革,学校没有把实验的范围只框在一年级教师中,而是以他们为主要力量,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使全校每位任课教师都切实参与进来,以新教材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各个年级、各门学科教法与学法的巨大变革。

三、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内涵:

教师仅有真正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内涵,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本学期学校每

周六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走进新课程改革",以理论学习为主,穿插案例分析、交流心得、经验介绍等,采取团体和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团体学习中有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主讲和教师主讲的形式。使教师切实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气息,明确自我的教学朝哪个方向走。

四、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将教育思想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也从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进取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本事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多创设本校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机会,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改尝试,把新课程教育思想渗透到自我日常教学工作中。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1)由教研组举办的研讨课,在上课结束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讨论,重点放在:新旧教材变动情景、由此蕴涵的教育理念变革、如何进行教学。经过此次活动使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实际的`认识,感受到课程改革并不只是概括的教育理论,它就蕴涵在我们每一天的具体工作之中。

(2)教师在自我教学中进行改革,调整课堂教学方法,4周之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成员出示一节面向全组的公开课,实行讲课之前先说课、授课结束及时评课的做法,听课与评课重点放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与学生进取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了传授知识与培养本事的关系,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应对

面的交流使授课教师认识到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3)最终根据一学期来的教研活动情景,选择了业务骨干教师分别上了语文、数学、品德的课改实验优质课。

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学校有意识突出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如在面向全校的研讨课中运用多媒体,应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等,使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并乐意使用它,逐步实现教学资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发展供给生动的教育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六、进行了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

学校确立了"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操行评语、学习考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并计划在下学期实行学生"档案袋"评价体系。

课改工作总结12

新课改的实施,使广大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学校教务、教科处的组织下,本学期我校教师本着边实践边探索,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

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学校就精心组织安排,把课改工作放在了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组织机构上,为了加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新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修订了教师培训方案、教学教科常规制度等。本学期我校还实施了校务会成员深入教研组参加督促教研活动、深入教师课堂、尤其是年轻教师课堂听课指导的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利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教师新课程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边培训边实践,边培训边学习”,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巩固了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了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新的教学手段。另处,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各有关部门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活动,如参加金太阳在贵阳实验中学的高考培训,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的培训等。

我校还注重校际交流,本学期在教育局组织领导下,我校认真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联合一中、二中等县城名校,实施高三级复习教学中的“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三、构建新型课程的教学体系,努力锻造一支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

我校广大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实施中去,以改革实验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利用每次的教研活动增进交流、探讨课程实施中的优秀经验和困惑;并以此为契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深入课堂,组织好学校的赛教工作;同时穿插全校性的校内公开展示课,为每个教师搭建教学平台,利用交互式评课的方式来交流见解,提升课堂质量。

(一)把好课堂教学观,将新课程理念带进每一堂课。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实验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不同。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以情境为中心”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

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所以我校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与创新修改想结合的方法,利用师徒结拜,教研组活动探讨课时设计,设计出适合本班教学的教案。

2、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科研课题,倡导科研兴教。

课改要推进,科研须先行。继续实施“十二五”期间“六个三课题”研究。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我校曹义斌、张万全等老师继续进行“六个三课题”研究,并作好阶段资料整理和总结工作。课题的研究为学校课改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五、前进中的.收获、反思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的创新逐步走向实质的创新,课改研究激活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激活了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开展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有效互动的研究群体,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不断张扬,课堂上民主气氛浓厚,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心理放松、充满自信、敢于竞争、学会合作,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

(二)反思: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不尽如人意,考试与评价制度还有待完善;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应试教育、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时有出现,课程功能与课程实施的改革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努力方向: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要以“借鉴经验、推广成果、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突破难点、提高水平,立足实际、强化培训,加强教研、改进教学,创建示范、带动全面”为思路,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改变课程功能、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为重点,认真做好新课程相关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王坪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虽然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挑战还非常严峻,这还需要全体教师更加倍的努力和坚持,以期把我校的课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教科处

20xx年1月5日

课改工作总结1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对自己本学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三、做好转差工作

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狠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五、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准备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在本期的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打牢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改工作总结14

一年来,我们按照新课改精神的要求,汲取传统教育教学中成功的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希望通过努力在课改实施中不掉队。下面谈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紧抓课改机遇,塑新型教师队伍。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不断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教师把他的潜力变为现实,抓住这次新课改的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年多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突出重点,狠抓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学习机会、展现机会,力争使我校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在全镇乃至全县有名的名师。

1、培训先行,更新教学理念。

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培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成了学校的首要工作。

首先,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培训。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方案,先后输送50余人次参加省、市、县、中心学校级培训,使这部分教师在培训中完善自我,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学研究的排头兵。培训的教师都要完成“一篇学习体会”、“一次学习报告”、“一节公开课”,切实把新思想、新精神带给每一位教师。

为增强学习实效性,学校采取“骨干带动、群体培训”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骨干教师汇报、学科教师示范、交流研讨等形式,扎实有效的开展业务学习。每周根据各科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业务学习的专题,所有教师查阅大量资料,有重点准备,在研讨会上开展活而有效的交流,积极互动,更新观念。促进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2、科研先导,转变教学方式。教育科研,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精教学、懂科研的专家型教师队伍所必须的。

依据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我们研讨确定研究专题,组建课题组。在课题管理中,我们突出重点抓过程性管理。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提交实验研究资料,交流实验情况,听取专题报告,观摩实验研究课。实验进行中,教师对研究资料完善整理,如参考资料、实验课教案、课堂信息反馈、专题报告以及有价值的学生的作业、作品等。

我们十分重视平时的教研活动。为发挥群体互补优势,形成整体合力,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在集体研讨中丰富充实自我。各学科根据年级特点建立备课小组,定时与分散相结合,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辅助,即:在利用“集体备课教学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由初讲教师进行试讲,然后与其他教师研讨教学得失与改进措施,以利于其他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同时强调保持每位教师的个性,避免趋同现象。

3、信息共享,拓宽教学视野。

除了让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外,我们特别重视各种报刊书籍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因此,我们订阅了十几种教育报刊,鼓励教师开展自我学习教育,了解教改前沿信息,指导教学行为。

今年,全中心学校实现了宽带上网,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师生的发展创造更优越的环境,使师生在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中更好的发展。

4、放大教师的“亮点”,让老师们有成就感。

“热爱学校、尊重学生,快乐工作,成就自我”,是作为校长寄语赠送给老师们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是教师们的最大愿望,没有一个老师不想干好工作,当专家的。“成就自我”,也是学校所期望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就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名校需要名师支撑。放大教师的“亮点”,就是发现教师的长处,采取鼓励、激励措施,在学校内部宣传教师们的成绩,给其他教师树标;在社会上宣传一部分骨干教师,扩大教师、学校的影响力,让教师有一定的成就感。特别是鼓励年青教师展现自己的才能,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给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让老师们实现自我价值,是吸引、凝聚老师,提高老师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

二、提高“问题”意识,促进课堂教学上水平。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师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对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课堂教学变的越来越活跃,形式、花样翻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一个转变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加强小组合作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问题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加有效的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思考、学习品质。目前,我们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进行着积极探索。

三、创建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学生身处校园之中,校园内的一点一滴无不影响着学生。

1、建设人性化的学校氛围。一种自然、温馨的人性化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取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内,道路两旁、楼道一侧,轻轻的话语、绚丽的彩画校园的各个地方都成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氛围的建设中,校园中亲切的标语这些都是孩子们精心创作的。这不仅仅是口号、标语,而更是孩子们内心纯洁的表白。

我们注重加强全校教室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我们鼓励教师与学生合作,营造适应各自特点的班级氛围。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是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所始终遵循的原则。

2、创建个性发展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中心学校要求各小学建立“红领巾”广播站,每天,都能听到广播里清脆的声音。有趣的天文地理知识,最及时的新闻大事,以及同学们的喜怒哀乐,同学们特别关注。3、培养自主中进取的氛围。中心学校在创建良好的校园外部氛围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熏陶。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编制了学生成长手册,学生每天的表现予以关注。其中,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今天,我提问题了吗?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我快乐吗?等,也有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如“老师这样对我说”“我和爸妈一起来”等,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表现都能给予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每位学生的手中,都有一份“成长档案袋”,用来收集学生自己满意的作品。档案袋中的内容都由同学们自行确定,而学生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随机的。成长记录袋不是简单的文件夹,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依据特定目的而收集。打开它,你会看到孩子们精心创作的手抄报、多彩的图画、优美的文章、独特的制作记录了同学们的点滴进步,树立了自信。

四、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教科研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教师评价中的力度。

2、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非课改年级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3、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

课改工作总结15

时光荏苒,沐浴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走过了六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在这六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立面尴尬的迷惑,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积极的探索……走过这一段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将满怀着教育的理想走向理想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镇公办小学,学校有17个班,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科学学科。每周一节科学课,由有经验的科学老师担任。对比以前的科学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学生、教材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改变是喜悦的。主要体现在:

一、观念的改变。

(1)领导观念的转变。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并不是一门无关重要的学科。所以我校领导把科学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的工作来抓,期望通过课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校的形象。领导们注重培养科学教师,给教师创设外出学习,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等条件。

(2)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是“教案剧”,是教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舞台”交回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而教师只是“舞台”的导演,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倡导者,促进者。

(3)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师生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鲜感、新奇感。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喜欢动手,愿意出去调查,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愿意搜集资料、愿意整理资料,愿意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愿意自己去研究问题,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的改变。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在六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的教师经历了疑惑、探讨、研究、明晰的过程。经历了这一过程后,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前,普遍的教师都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忽略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与情感态度等方面。但是,经过了这六年的课程改革后,我校教师已逐步形成了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教学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中的《刮风了》这一内容时,教师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 科学探究: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二)科学知识: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你看,经过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目标已能从单一知识技能目标改变为注重知识技能、探究活动、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2)传授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所谓面向结果,是指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认证、现成的答案等视为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如我校周老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的分类》时,她就精心地创设了三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共同探究,使科学课堂在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完美地进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过渡:现在,请大家动手,给书包里面的物品分类。看书包里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可以把物品分成两组,“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然后再把“我认识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

1、明确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先动手分好类,再把结果填在书本里。

2、小组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可以帮书包里面的物品分好类,观察一下,书包里面哪种材料支撑的物品比较多?

3、小结:按照材料的不同,我们把物品分成:金属、塑料、纸、玻璃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等的方法来分!

板书: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属、塑料、纸、玻璃等

(现在,请把桌面的物品轻轻地放回书包里面。)

过渡: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物品,你能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分类的吗?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对这些物品重新分类吗?

(2)活动探究2。

1、小组长,请把老师带来的礼物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请同学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分这些物品的?把结果贴在记录卡上。

2、合作“分物品”。

3、哪个小组想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怎样分?

4、小组汇报,并把结果呈上来。

5、小结分类方法,其实,其他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按颜色分,大小或者形状等。

板书:其他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

四、拓展延伸——废品的分类回收。

1、谈话:你们真是越来越聪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类的方法?(播放家庭、市场、图书馆等实景影片。)

2、过渡: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平时你们把这些垃圾放到哪里去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你们小组先观察,再讨论,看看这些物品哪些可以回收,把调查结果填好。

3、小组汇报并呈结果。

4、小结:大家分得很准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属、玻璃、纸和塑料这四类材料。

【课改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课改工作总结03-08

中学课改工作总结05-21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03-07

小学课改工作总结02-20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精选]11-22

课改工作总结范文01-05

课改工作总结(精选20篇)06-29

课改工作总结(精选20篇)12-12

课改工作总结2篇02-19